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孟国文研究员课题组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银纳米颗粒修饰的细菌纤维素柔性复合衬底,利用细菌纤维素的体积收缩特性进一步提高银颗粒密度和衬底的SERS活性,实现了对多种毒性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ACS应用材料与界面》上。
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毒性有机污染物具有不易降解、生物累积性、迁移性和高毒性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传统的色谱、质谱检测技术所需设备复杂、检测周期长,难以实现环境中毒性有机污染物的临场快速检测。SERS 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指纹效应等特点,在环境污染物的临场快速检测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设计和制备敏感性高、信号重复性好的SERS 衬底是实现SERS 检测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环境中的有机物污染物由于检测环境复杂,对SERS 衬底的稳定性和机械柔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发柔性SERS 衬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报道的柔性SERS 衬底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预先合成的贵金属纳米颗粒通过浸涂、过滤等方式修饰到柔性材料表面,这种方法所制备的复合衬底中贵金属颗粒和柔性材料之间连接较弱,贵金属颗粒的负载数量有限。另外,在检测过程中贵金属颗粒容易从柔性基底上脱落,进而导致检测信号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差。
图1. Ag 纳米颗粒@ 细菌纤维素复合结构的制备流程图。

图2. (a )体积收缩前细菌纤维素SEM 图像;(b )和(c )不同放大倍数下的体积收缩前的Ag 纳米颗粒@ 细菌纤维素复合结构的SEM 图像;(d )体积收缩后的细菌纤维素SEM 图像;(e )和(f )体积收缩后的Ag 纳米颗粒@ 细菌纤维素复合结构的SEM 图像,(f )中插图为Ag 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

图3. (a )和(b )超声前后的Ag 纳米颗粒@ 细菌纤维素衬底的SEM 图像;(c )超声前后的Ag 纳米颗粒@ 细菌纤维素衬底对R6G 的SERS 光谱图;(d )Ag 纳米颗粒@ 细菌纤维素衬底在初始和弯曲状态下对10 -7 M R6G 的SERS 光谱,其
图4. (a )在10 -5 -10 -10 M 浓度下的福美双SERS 信号;(b )福美双1382 cm -1 特征峰的强度和浓度对数之间的线性拟合图;(c )2- 萘硫醇在10 -3 -10 -7 M 不同浓度下的SERS 信号;(d )2- 萘硫醇1380 cm -1 特征峰强度和浓度对数之间的线性拟合图。
鉴于此,研究人员采用由细菌纳米纤维素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作为柔性载体,利用银镜反应在其表面原位生长均匀分布的Ag 纳米颗粒,获得了高密度Ag 纳米颗粒修饰的细菌纤维素柔性(Ag 纳米颗粒@ 细菌纤维素)复合衬底,并利用细菌纤维素干燥时体积收缩的特性,进一步提高了Ag 颗粒密度。这种高密度的Ag 颗粒之间产生大量均匀分布的高活性SERS“ 热点” ,因此所制备的复合衬底表现出超高的SERS 灵敏度和良好的信号重复性;与此同时,亲水的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吸附性,可将目标分子有效捕获到高SERS 活性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衬底的SERS 检测灵敏度;此外,Ag 纳米颗粒原位生长并牢牢固定在细菌纤维素三维框架上,有效避免了银纳米颗粒的脱落,因此该柔性衬底在弯曲、超声处理等不同的检测条件下仍然表现出好的稳定性与高SERS 灵敏度。利用这种Ag 纳米颗粒@ 细菌纤维素复合衬底,不仅实现了对常规探针分子罗丹明6G 的检测,而且实现了对多种毒性有机污染物(福美双和2- 萘硫醇)的快速检测,并将其检测限分别降低到3.8×10 -9 M 和1.6×10 -8 M 。此外,福美双和2- 萘硫醇的检测信号强度和浓度对数之间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表明该衬底在毒性有机污染物的定量快速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466516.html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